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推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措施落地见效,生态环境部和广东省生态环境部门派出骨干精英,组成了第七轮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秋冬季监督帮扶德州工作组,开启了为期大约两周的秋冬季监督帮扶工作。黄志强作为中山市生态环境局执法科的骨干精英也加入到帮扶队伍中。
日常巡查不畏惧
2021年1月11日9:30 ,零下17至18摄氏度,第七轮秋冬季监督帮扶德州中心组一行四人在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馨秋家园附近开展日常巡查。不经意间,发现了路边的树林里飘出一缕缕的灰烟。
为及时制止露天焚烧对周边空气的污染,工作组决定上前查明情况,并拍摄取证。
“这里不可以烧东西的。”
公路边和焚烧点之间有一条沟,沟上面还挡着一个铁丝网。黄志强走到路口南50米的沟边,慢慢爬下沟,跨到铁丝网旁,劝说村民停止焚烧。
不料,村民产生强烈抵触,放下手中的扶梯,左手拿起斧头,右手拿起镰刀,边走边向黄志强吼:“你是哪里的?!”
“我跨沟到铁丝网边拍摄取证,并口头劝说其不能焚烧。他不愿意,一边拿起斧头工具,一边往我这走。”黄志强回忆道。当时见情况不妙,他立即往回走翻过沟,跑回公路边和其他组员会合。
由于天气寒冷,黄志强身上裹着一层又一层棉衣,跑得太急摔在了齐大腿深树叶的沟边,组员见状立即伸手援助。同一时间,其他组员电话通知了当地环保部门前来协调。
“当时只有我一个,我见势不妙赶紧跑回公路求助,好在我还算身手敏捷。”事后谈起当时的经历,黄志强仍然觉得心有余悸。
寒冬督察不畏缩
2021年1月,德州市迎来了70年以来最冷的天气,最低温达零下21摄氏度。
作为土生土长的南方人,黄志强裹上了厚厚的棉衣,与帮扶工作组一边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一边开展督察帮扶,对企业进行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扬尘综合整治等现场检查。“我们从头‘武装’到脚,尤其是耳朵,要戴耳罩,不然一会就冻得发红。”
面对上千家的企业清单,筛选检查企业并制定合理路线是开展工作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在帮扶组员们对当地不熟悉的情况下,查地图、查企业基本信息、查当地环境保护要求等资料,占去了大量的时间。
对此,黄志强与组员们一起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结合奥维、百度等多种地图软件以及督查app一张图功能,确定企业名单,然后根据地图的收藏功能在地图上标记企业位置,从而制定检查路线。通过提前查看企业情况,按照“一企一策”原则制定出每一家企业主要查看的内容,并做好人员分工。
白天,他们逐个企业实地检查,中午就近吃个简餐后继续工作,确保每日按时完成生态环境部交办的工作。
晚上,他们先进行党员民主生活会,再就当天工作上遇到的问题和积累的经验开展交流讨论和总结,并部署安排明日工作计划。
“几天来,我们都在跟时间赛跑,有时候太困,只能在去企业的路上眯一会,做环境执法这一行这么多年也习惯了。这次来到山东,主要任务是督察帮扶,平时也注意认真防疫,像防寒、饮食、生活习惯等其他事情都是小事。”黄志强说道。
据了解,帮扶小组1月4日抵达德州,第一时间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并召开支部扩大会议。会议提名黄志强同志担任支部书记。
每晚,繁重工作之余,黄志强都会组织党员们学习党的理论知识,讨论工作中如何发挥党员干部“头雁”效应形成最大合力,共同奋战于蓝天保卫战第一线。他共参与了两次跨省帮扶行动,这次作为支部书记责任重大,感触颇深,写下两首“铁军战地诗”,被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点赞并选入生态环境部“战地诗集”。
“史上寒潮不退缩,千里使命奔德州”“不识寒霜味,密查不畏黑”,正如黄志强诗里提及的,生态环境保护的道路充满了一道道需要跨越的“难关”。或许是刺骨的寒风,或许是不被谅解的声音,或许是难寻踪迹的企业场址,或许是条件恶劣的现场环境,或许是日夜奔波的检查……但为了改善一片蓝天、一湖绿水,一群又一群生态环境保护铁军挺身而出,穿越南北,划破黑夜,一针一线地织密“美丽中国”画卷,让更多市民享受到生态宜居的优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