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山河,发源于中山市五桂山东南麓,流经中珠两地,经香洲辖区的石角咀水闸流入湾仔水道出海,被称为珠海的母亲河,悠远孕育着中珠人民和澳门同胞。前山河主河道长23公里,流域总面积328平方公里,珠海香洲域内114平方公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珠海城市的快速发展,前山河水污染日益严重,河涌水质恶劣、水生态环境差、部分污水管网年久失修、跨界水环境整治协调难、市民投诉不断等问题突出,流域内部分排洪渠还被列为省级“黑臭水体”进行挂牌整治,水环境治理面临严峻形势。
珠海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通过大兵团作战立体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9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香洲区委、区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加大财政资金投入,采取“地方政府 央企 地方国企”“epc综合整治 管养提升”全面联动的治水模式,全力推进决战水污染防治攻坚战,2020年底实现了前山河石角咀水闸国考断面水质年平均达地表水ⅲ类标准、五条黑臭水体“长制久清”的两项国考目标。
(前山河治理前)
(前山河治理后)
从“政府治水”到“全民治水”
体制机制作用凸显
香洲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前山河整治工作,将其列入重大政治任务,作为“一把手工程”“头号工程”高位推进,明确思路,挂图作战,将前山河整治分为三年实施:2019年为应急攻坚年,2020年为系统治理年,2021年为巩固提升年,力争三年内基本实现“正本清源,雨污分流”。通过完善制度,优化流程,建立了气象、河渠管理、城管、住建、审计、生态等部门的服务监管机制,建立了中电建、水控、正圆等参建单位的联动机制,建立与中山市跨市协同治水联合调度机制。按照“巡办分离”原则,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压实属地镇街和职能部门责任,下发责任清单,推行河渠网格化管理,将河渠管理“细化到米、责任到人”,成立巡河志愿队(河小青)广泛发动群众,变“政府治水”为“全民治水”,涉水治污工作成效显著。
从“应急攻坚”到“标本兼治”
目标导向立竿见影
2019年,按照“关污截污,建管纳管,调水补水”十二字工作原则,完成流域12条问题河涌的管养提升整治工作,累计清淤58679.5立方米,新建、改建污水管网109公里,完成管网清淤215公里,完成流域内457个排水大户、21条城中旧村的基础摸排,实现石角咀水闸国考断面水质年平均达ⅳ类水标准,五条黑臭水体“初见成效”的目标。2020年,总体完成投入28亿元的前山河流域综合整治epc工程(一期),新建改建市政管网65公里,完成小区正本清源管网建设541公里,前山河石角咀水闸国考断面水质年平均达地表ⅲ类水标准。
从“初见成效”到“长制久清”
水生态环境华丽蝶变
针对前山河流域被省挂牌的五条黑臭水体问题,市、区两级政府和生态环境、水务等部门形成合力,在巩固“初见成效”整治成果基础上,狠抓黑臭根源问题,摸索出“摸清症结、对症下药;控源截污、主支同治”的治理思路,坚持雨季应急处置与长制久清措施并举,通过落实“正本清源、建管纳管;智能分流、高效排涝;规范管养、严格执法”等整治措施,形成长效机制,确保汛期雨季渠内无黑臭,最终5条黑臭水体通过“长制久清”省级评估,实现了生态环境部关于2020年全面消除黑臭水体的部署要求,水生态环境治理目标迈出坚实步伐。
前山河经过治理,正呈现出水色澄碧、山影明秀、恍然如画的美好景象,离“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目标越来越近。站在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起点上,展望未来,珠海市将秉承科学系统全面的治水理念,着力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系统化、协同化治理上下功夫,稳步推进前山河系统治理,摸索一条具有香洲特色的“治水兴城”之路,让珠海的母亲河——前山河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永葆活力和生命力,成为珠海人民的幸福河。